《隋书·列传·卷三十六》
-
○诚节
《易》称:“圣人大宝曰位,何以守位曰仁。”又云:“立人之道曰仁与义。” 然而士之立身成名,在乎仁义而已。故仁道不远,则杀身以成仁,义重于生,则捐 生而取义。是以龙逢投躯于夏癸,比干竭节于商辛,申蒯断臂于齐庄,弘演纳肝于 卫懿。爰逮汉之纪信、栾布,晋之向雄、嵇绍,凡在立名之士,莫不庶几焉。至于 临难忘身,见危授命,虽斯文不坠,而行之盖寡,固知士之所重,信在兹乎!非夫 内怀铁石之心,外负凌霜之节,孰能安之若命,赴蹈如归者也。皇甫诞等,当扰攘 之际,践必死之机,白刃临颈,确乎不拔,可谓岁寒贞柏,疾风劲草,千载之后, 懔懔如生。岂独闻彼伯夷,懦夫立志,亦冀将来君子,有所庶几。故掇采所闻,为 《诚节传》。
○刘弘
刘弘,字仲远,彭城丛亭里人,魏太常卿芳之孙也。少好学,有行检,重节概。 仕齐行台郎中、襄城、沛郡、谷阳三郡太守、西楚州刺史。及齐亡,周武帝以为本 郡太守。尉迥之乱也,遣其将席毗掠徐、兗。弘勒兵拒之,以功授仪同、永昌太守、 齐州长史。志在立功,不安佐职。平陈之役,表请从军,以行军长史从总管吐万绪 度江。以功加上仪同,封濩泽县公,拜泉州刺史。会高智慧作乱,以兵攻州,弘城 守百余日,救兵不至。前后出战,死亡太半,粮尽无所食,与士卒数百人煮犀甲腰 带,及剥树皮而食之,一无离叛。贼知其饥饿,欲降之,弘抗节弥厉。贼悉众来攻, 城陷,为贼所害。上闻而嘉叹者久之,赐物二千段。子长信,袭其官爵。
皇甫诞陶模 敬钊
皇甫诞,字玄虑,安定乌氏人也。祖和,魏胶州刺史。父璠,周隋州刺史。诞 少刚毅,有器局。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。高祖受禅,为兵部侍郎。数年,出为鲁州 长史。开皇中,复入为比部、刑部二曹侍郎,俱有能名。迁治书侍御史,朝臣无不 肃惮。上以百姓多流亡,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。及还,奏事称旨,上甚悦, 令判大理少卿。明年,迁尚书右丞,俄以母忧去职。未期,起令视事。寻转尚书左 丞。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,朝廷盛选僚佐,前后长史、司马,皆一时名士。上以诞 公方著称,拜并州总管司马,总府政事,一以谘之,谅甚敬焉。及炀帝即位,征谅 入朝,谅用谘议王頍之谋,发兵作乱。诞数谏止,谅不纳。诞因流涕曰:“窃料大 王兵资,无敌京师者,加以君臣位定,逆顺势殊,士马虽精,难以取胜。愿王奉诏 入朝,守臣子之节,必有松、乔之寿,累代之荣。如更迁延,陷身叛逆,一挂刑书, 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。愿察区区之心,思万全之计,敢以死请。”谅怒而囚之。及 杨素将至,谅屯清源以拒之。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,相与协谋,闭城拒谅。谅袭 击破之,并抗节而遇害。帝以诞亡身徇国,嘉悼者久之,下诏曰:“褒显名节,有 国通规,加等饰终,抑惟令典。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,性理淹通,志怀审正,效官 赞务,声绩克宣。值狂悖构祸,凶威孔炽,确殉单诚,不从妖逆。虽幽絷寇手,而 雅志弥厉,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。众寡不敌,奄致非命。可赠柱国,封弘义公,谥 曰明。”子无逸嗣。
无逸寻为淯阳太守,政甚有声。《大业令》行,旧爵例除,以无逸诚义之后, 赐爵平舆侯。入为刑部侍郎,守右武卫将军。
初,汉王谅之反也,州县莫不响应,有岚州司马陶模、繁畤令敬钊,并抗节不 从。
陶模,京兆人也。性明敏,有器干。仁寿初,为岚州司马。谅既作乱,刺史乔 钟葵发兵将赴逆,模拒之曰:“汉王所图不轨,公荷国厚恩,致位方伯,谓当竭诚 效命以答慈造,岂有大行皇帝梓宫未掩,翻为厉阶!”钟葵失色曰:“司马反邪?” 临之以兵,辞气不挠,葵义而释之。军吏进曰:“若不斩模,何以压众心?”于是 囚之于狱,悉掠取资财,分赐党与。及谅平,炀帝嘉之,拜开府,授大兴令。杨玄 感之反也,率兵从卫玄击之,以攻进位银青光禄大夫,卒官。
敬钊字积善,河东蒲坂人也。父元约,周布宪中大夫。钊仁寿中为繁畤令,甚 有能名。及贼至,力战城陷。贼帅墨弼掠其资产而临之以兵,钊辞气不挠。弼义而 止之,执送于伪将乔钟葵所。钟葵释之,署为代州总管司马,钊正色拒之,至于再 三。钟葵忿然曰:“受官则可,不然当斩!”钊答曰:“忝为县宰,遭逢逆乱,进 不能保境,退不能死节,为辱已多,何乃复以伪官相迫也?死生唯命,余非所闻。” 钟葵怒甚,熟视钊曰:“卿不畏死邪?”复将杀之。会杨义臣军至,钟葵遽出战, 因而大败,钊遂得免。大业三年,炀帝避暑汾阳宫,代州长史柳铨、司马崔宝山上 其状,付有司将加褒赏,会虞世基奏格而止。后迁朝邑令,未几,终。
○游元
游元,字楚客,广平任人,魏五更明根之玄孙也。父宝藏,位至太守。元少聪 敏,年十六,齐司徒徐显秀引为参军事。周武帝平齐之后,历寿春令、谯州司马, 俱有能名。开皇中,为殿内侍御史。晋王广为扬州总管,以元为法曹参军,父忧去 职。后为内直监。炀帝嗣位,迁尚书度支郎。辽东之役,领左骁卫长史,为盖牟道 监军,拜朝请大夫,兼治书侍御史。宇文述等九军败绩,帝令元按其狱。述时贵幸, 其子士及又尚南阳公主,势倾朝廷。遣家僮造元,有所请属。元不之见。他日,数 述曰:“公地属亲贤,腹心是寄,当咎身责己,以劝事君,乃遣人相造,欲何所道?” 按之愈急,仍以状劾之。帝嘉其公正,赐朝服一袭。九年,奉使于黎阳督运,杨玄 感作逆,乃谓元曰:“独夫肆虐,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,加以陷身绝域之所,军粮 断绝,此亦天亡之时也。我今亲率义兵,以诛无道,卿意如何?”元正色答曰: “尊公荷国宠灵,功参佐命,高官重禄,近古莫俦,公之弟兄,青紫交映,当谓竭 诚尽节,上答鸿恩。岂意坟土未干,亲图反噬,深为明公不取,愿思祸福之端。仆 有死而已,不敢闻命。”玄感怒而囚之,屡胁以兵,竟不屈节,于是害之。帝甚嘉 叹,赠银青光禄大夫,赐缣五百匹。拜其子仁宗为正议大夫、弋阳郡通守。
○冯慈明
冯慈明,字无佚,信都长乐人也。父子琮,仕齐官至尚书右仆射。慈明在齐, 以戚属之故,年十四,为淮阳王开府参军事。寻补司州主簿,进除中书舍人。周武 平齐,授帅都督。高祖受禅,开三府官,除司空司仓参军事。累迁行台礼部侍郎。 晋王广为并州总管,盛选僚属,以慈明为司士。后历吏部员外郎,兼内史舍人。炀 帝即位,以母忧去职。帝以慈明始事籓邸,后更在台,意甚衔之,至是谪为伊吾镇 副。未之官,转交止郡丞。大业九年,被征入朝。时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奔高丽, 帝见慈明,深慰勉之。俄拜尚书兵曹郎,加位朝请大夫。十三年,摄江都郡丞事。 李密之逼东都也,诏令慈明安集氵廛、洛,追兵击密。至鄢陵,为密党崔枢所执。 密延慈明于坐,劳苦之,因而谓曰:“隋祚已尽,区宇沸腾,吾躬率义兵,所向无 敌,东都危急,计日将下。今欲率四方之众,问罪于江都,卿以为何如?”慈明答 曰:“慈明直道事人,有死而已,不义之言,非所敢对。”密不悦,冀其后改,厚 加礼焉。慈明潜使人奉表江都,及致书东都留守,论贼形势。密知其状,又义而释 之。出至营门,贼帅翟让怒曰:“尔为使人,为我所执,魏公相待至厚,曾无感戴, 宁有畏乎?”慈明勃然曰:“天子使我来,正欲除尔辈,不图为贼党所获。我岂从 汝求活耶?欲杀但杀,何须骂詈!”因谓群贼曰:“汝等本无恶心,因饥馑逐食至 此。官军至,早为身计。”让益怒,于是乱刀斩之。时年六十八。梁郡通守杨汪上 状,帝叹惜之,赠银青光禄大夫。拜其二子惇、怦俱为尚书承务郎。王充推越王侗 为主,重赠柱国、户部尚书、昌黎郡公,谥曰壮武。
长子忱,先在东都,王充破李密,忱亦在军中,遂遣奴负父尸柩诣东都,身不 自送。未几,又盛花烛纳室。时论丑之。
○张须陀
张须陀,弘农阌乡人也。性刚烈,有勇略。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,以功授仪同, 赐物三百段。炀帝嗣位,汉王谅作乱并州,从杨素击平之,加开府。大业中,为齐 郡丞。会兴辽东之役,百姓失业,又属岁饥,谷米踊贵,须陀将开仓赈给,官属咸 曰:“须待诏敕,不可擅与。”须陀曰:“今帝在远,遣使往来,必淹岁序。百姓 有倒悬之急,如待报至,当委沟壑矣。吾若以此获罪,死无所恨。”先开仓而后上 状,帝知之而不责也。明年,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,寇掠郡境。官军击之,多 不利。须陀发兵拒之,薄遂引军南,转掠鲁郡。须陀蹑之,及于岱山之下。薄恃骤 胜,不设备。须陀选精锐,出其不意击之,薄众大溃,因乘胜斩首数千级。薄收合 亡散,得万余人,将北度河。须陀追之,至临邑,复破之,斩五千余级,获六畜万 计。时天下承平日久,多不习兵,须陀独勇决善战。又长于抚驭,得士卒心,论者 号为名将。薄复北战,连豆子贼孙宣雅、石秪阇、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。须陀 遣舟师断其津济,亲率马步二万袭击,大破之,贼徒散走。既至津梁,复为舟师所 拒,前后狼狈,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,露布以闻。帝大悦,优诏褒扬,令使者图 画其形容而奏之。其年,贼裴长才、石子河等众二万,奄至城下,纵兵大掠。须陀 未暇集兵,亲率五骑与战。贼竞赴之,围百余重,身中数创,勇气弥厉。会城中兵 至,贼稍却,须陀督军复战,长才败走。后数旬,贼帅秦君弘、郭方预等合军围北 海,兵锋甚锐,须陀谓官属曰:“贼自恃强,谓我不能救,吾今速去,破之必矣。” 于是简精兵,倍道而进,贼果无备,击大破之,斩数万级,获辎重三千两。司隶刺 史裴操之上状,帝遣使劳问之。十年,贼左孝友众将十万,屯于蹲狗山。须陀列八 风营以逼之,复分兵扼其要害。孝友窘迫,面缚来降。其党解象、王良、郑大彪、 李宛等众各万计,须陀悉讨平之,威振东夏。以功迁齐郡通守,领河南道十二郡 黜陟讨捕大使。俄而贼庐明月众十余万,将寇河北,次祝阿,须陀邀击,杀数千人。 贼吕明星、帅仁泰、霍小汉等众各万余,扰济北,须陀进军击走之。寻将兵拒东郡 贼翟让,前后三十余战,每破走之。转荥阳通守。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,让惮须陀, 不敢进。密劝之,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,须陀拒之。让惧而退,须陀乘之,逐北十 余里。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,邀击须陀军,遂败绩。密与让合军围之,须陀 溃围辄出,左右不能尽出,须陀跃马入救之。来往数四,众皆败散,乃仰天曰: “兵败如此,何面见天子乎?”乃下马战死。时年五十二。其所部兵,尽夜号哭, 数日不止。越王侗遣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招抚其众,移镇武牢。帝令其子元备总父兵, 元备时在齐郡,遇贼,竟不果行。
○杨善会
杨善会,字敬仁,弘农华阴人也。父初,官至毗陵太守。善会大业中为鄃令, 以清正闻。俄而山东饥馑,百姓相聚为盗,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,往皆克捷。 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,屯于县界,屠城剽邑,郡县莫能御。善会率励所领,与贼 搏战,或日有数合,每挫其锋。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,善会进计于达,达不能 用,军竟败焉。达深谢善会。后复与贼战,进止一以谋之,于是大克。金称复引渤 海贼孙宣雅、高士达等众数十万,破黎阳而还,军锋甚盛。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, 破之,擢拜朝请大夫、清河郡丞。金称稍更屯聚,以轻兵掠冠氏。善会与平原通守 杨元弘步骑数万众,袭其本营。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,金称释冠氏来援,因与辩战, 不利,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,所当皆靡,辩军复振。贼退守本营,诸军各还。于时 山东思乱,从盗如市,郡县微弱,陷没相继。能抗贼者,唯善会而已。前后七百余 阵,未尝负败,每恨众寡悬殊,未能灭贼。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,复为贼所败,退 保临清。取善会之策,频与决战,贼乃退走。乘胜遂破其营,尽俘其众。金称将数 百人遁逃,后归漳南,招集余党。善会追捕斩之,传首行在所。帝赐以尚方甲槊弓 剑,进拜清河通守。其年,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,传首江都宫,帝下诏褒扬 之。士达所部将窦建德,自号长乐王,来攻信都。临清贼王安阻兵数千,与建德相 影响。善会袭安斩之。建德既下信都,复扰清河,善会逆拒之,反为所败,婴城固 守。贼围之四旬,城陷,为贼所执。建德释而礼之,用为贝州刺史。善会骂之曰: “老贼何敢拟议国士!恨吾力劣,不能擒汝等。我岂是汝屠酤兒辈,敢欲更相吏邪?” 临之以兵,辞气不挠。建德犹欲活之,为其部下所请,又知终不为己用,于是害之。 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。
○独孤盛
独孤盛,上柱国楷之弟也。性刚烈,有胆气。炀帝在籓,盛以左右从,累迁为 车骑将军。及帝嗣位,以籓邸之旧,渐见亲待,累转为右屯卫将军。宇文化及之作 乱也,裴虔通引兵至成象殿,宿卫者皆释仗而走。盛谓虔通曰:“何物兵?形势太 异也!”虔通曰:“事势已然,不预将军事。将军慎无动。”盛大骂曰:“老贼是 何物语!”不及被甲,与左右十余人逆拒之,为乱兵所杀。越王侗称制,赠光禄大 夫、纪国公,谥曰武节。
○元文都
元文都,洵阳公孝矩之兄子也。父孝则,周小冢宰、江陵总管。文都性鲠直, 明辩有器干。仕周为右侍上士。开皇初,授内史舍人,历库部、考功二曹郎,俱有 能名。擢为尚书左丞,转太府少卿。炀帝嗣位,转司农少卿、司隶大夫,寻拜御史 大夫,坐事免。未几,授太府卿,帝渐任之,甚有当时之誉。大业十三年,帝幸江 都宫,诏文都与段达、皇甫无逸、韦津等同为东都留守。及帝崩,文都与达、津等 共推越王侗为帝。侗署文都为内史令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光禄大夫、左骁卫大将军、 摄右翊卫将军、鲁国公。既而宇文化及立秦王浩为帝,拥兵至彭城,所在响震。文 都讽侗遣使通于李密。密于是请降,因授官爵,礼其使甚厚。王充不悦,因与文都 有隙。文都知之,阴有诛充之计。侗复以文都领御史大夫,充固执而止。卢楚说文 都曰:“王充外军一将耳,本非留守之徒,何得预吾事!且洛口之败,罪不容诛, 今者敢怀跋扈,宰制时政,此而不除,方为国患。”文都然之,遂怀奏入殿。事临 发,有人以告充。充时在朝堂,惧而驰还含嘉城,谋作乱。文都频遣呼之,充称疾 不赴。至夜作乱,攻东太阳门而入,拜于紫微观下。侗遣人谓之曰:“何为者?” 充曰:“元文都、卢楚谋相杀害,请斩文都,归罪司寇。”侗见兵势渐盛,度终不 免,谓文都曰:“公自见王将军也。”文都迁延而泣,侗遣其署将军黄桃树执文都 以出。文都顾谓侗曰:“臣今朝亡,陛下亦当夕及。”侗恸哭而遣之,左右莫不悯 默。出至兴教门,充令左右乱斩之,诸子并见害。
○卢楚
卢楚,涿郡范阳人也。祖景祚,魏司空掾。楚少有才学,鲠急口吃,言语涩难。 大业中,为尚书右司郎,当朝正色,甚为公卿所惮。及帝幸江都,东都官僚多不奉 法,楚每存纠举,无所回避。越王侗称尊号,以楚为内史令、左备身将军、摄尚书 左丞、右光禄大夫,封涿郡公,与元文都等同心戮力以辅幼主。及王充作乱,兵攻 太阳门,武卫将军皇甫无逸斩关逃难,呼楚同去。楚谓之曰:“仆与元公有约,若 社稷有难,誓以俱死,今舍去不义。”及兵入,楚匿于太官署,贼党执之,送于充 所。充奋袂令斩之,于是锋刃交下,肢体糜碎。
○刘子翊
刘子翊,彭城丛亭里人也。父徧,齐徐州司马。子翊少好学,颇解属文,性刚 謇,有吏干。仕齐殿中将军。开皇初,为南和丞,累转秦州司法参军事。十八年, 入考功,尚书右仆射杨素见而异之,奏为侍御史。时永宁令李公孝四岁丧母,九岁 外继,其后父更别娶后妻,至是而亡。河间刘炫以无抚育之恩,议不解任。子翊驳 之曰:
《传》云:“继母如母,与母同也。”当以配父之尊,居母之位,齐杖之制, 皆如亲母。又“为人后者,为其父母期”。报期者,自以本生,非殊亲之与继也。 父虽自处傍尊之地,于子之情,犹须隆其本重。是以令云:“为人后者,为其父母 并解官,申其心丧。父卒母嫁,为父后者虽不服,亦申心丧。其继母嫁不解官。” 此专据嫁者生文耳。将知继母在父之室,则制同亲母。若谓非有抚育之恩,同之行 路,何服之有乎?服既有之,心丧焉可独异?三省令旨,其义甚明。今言令许不解, 何其甚谬!且后人者为其父母期,未有变隔以亲继,亲继既等,故知心丧不殊。 《服问》云:“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。”岂不以出母族绝,推而远之,继母配父, 引而亲之乎?子思曰:“为伋也妻,是为白也母。有为亻及也妻,是不为白也母。” 定知服以名重,情因父亲,所以圣人敦之以孝慈,弘之以名义。是使子以名服,同 之亲母,继以义报,等之己生。如谓继母之来,在子出之后,制有浅深者,考之经 传,未见其文。譬出后之人,所后者初亡,后之者始至,此复可以无抚育之恩而不 服重乎?昔长沙人王毖,汉末为上计诣京师,既而吴、魏隔绝,毖于内国更娶,生 子昌。毖死后为东平相,始知吴之母亡,便情系居重,不摄职事。于时议者,不以 为非。然则继母之与前母,于情无别。若要以抚育始生服制,王昌复何足云乎?又 晋镇南将军羊祜无子,取弟子伊为子。祜薨,伊不服重,祜妻表闻,伊辞曰:“伯 生存养己,伊不敢违。然无父命,故还本生。”尚书彭权议:“子之出养,必由父 命,无命而出,是为叛子。”于是下诏从之。然则心服之制,不得缘恩而生也。
论云:“礼者称情而立文,仗义而设教。”还以此义,谕彼之情。称情者,称 如母之情,仗义者,仗为子之义。名义分定,然后能尊父顺名,崇礼笃敬。苟以母 养之恩始成母子,则恩由彼至,服自己来,则慈母如母,何得待父命?又云:“继 母慈母,本实路人,临己养己,同之骨血。”若如斯言,子不由父,纵有恩育,得 如母乎?其慈继虽在三年之下,而居齐期之上,礼有伦例,服以称情。继母本以名 服,岂藉恩之厚薄也。至于兄弟之子犹子也,私昵之心实殊,礼服之制无二。彼言 “以”轻“如”重,自以不同。此谓如重之辞,即同重法,若使轻重不等,何得为 “如”?律云“准枉法”者,但准其罪,“以枉法论”者,即同真法。律以弊刑, 礼以设教,准者准拟之名,以者即真之称。“如”“以”二字,义用不殊,礼律两 文,所防是一。将此明彼,足见其义,取譬伐柯,何远之有。
又论云:“取子为后者,将以供承祧庙,奉养己身,不得使宗子归其故宅,以 子道事本父之后妻也。”然本父后妻,因父而得母称,若如来旨,本父亦可无心丧 乎?何直父之后妻。论又云:“礼言旧君,其尊岂复君乎?已去其位,非复纯臣, 须言‘旧’以殊之。别有所重,非复纯孝,故言‘其’已见之。目以其父之文,是 名异也。”此又非通论。何以言之?“其“旧”训殊,所用亦别,旧者易新之称, 其者因彼之辞,安得以相类哉?至如《礼》云:“其父析薪,其子不克负荷。” 《传》云:“卫虽小,其君在焉。”若其父而有异,其君复有异乎?斯不然矣,斯 不然矣。今炫敢违礼乖令,侮圣干法,使出后之子,无情于本生,名义之分,有亏 于风俗。徇饰非于明世,强媒蘖于礼经,虽欲扬己露才,不觉言之伤理。
事奏,竟从子翊之议。仁寿中,为新丰令,有能名。大业三年,除大理正,甚 有当时之誉。擢授治书侍御史,每朝廷疑议,子翊为之辩析,多出众人意表。从幸 江都。值天下大乱,帝犹不悟,子翊因侍切谏,由是忤旨,令子翊为丹阳留守。寻 遣于上江督运,为贼吴棋子所虏。子翊说之,因以众首。复遣领首贼清江。遇炀帝 被杀,贼知而告之。子翊弗信,斩所言者。贼又欲请以为主,子翊不从。群贼执子 翊至临川城下,使告城中,云“帝已崩”。子翊反其言,于是见害,时年七十。
尧君素陈孝意 张季珣 松赟
尧君素,魏郡汤阴人也。炀帝为晋王时,君素以左右从。及嗣位,累迁鹰击郎 将。大业之末,盗贼蜂起,人多流亡,君素所部独全。后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 兵于河东。俄而通引兵南遁,以君素有胆略,署领河东通守。义师遣将吕绍宗、韦 义节等攻之,不克。及通军败,至城下呼之。君素见通,歔欷流涕,悲不自胜,左 右皆哽咽,通亦泣下沾衿,因谓君素曰:“吾军已败,义旗所指,莫不响应。事势 如此,卿当早降,以取富贵。”君素答曰:“公当爪牙之寄,为国大臣,主上委公 以关中,代王付公以社稷,国祚隆替,悬之于公。奈何不思报效,以至于此。纵不 能远惭主上,公所乘马,即代王所赐也,公何面目乘之哉!”通曰:“吁!君素, 我力屈而来。”君素曰:“方今力犹未屈,何用多言。”通惭而退。时围甚急,行 李断绝,君素乃为木鹅,置表于颈,具论事势,浮之黄河,沿流而下。河阳守者得 之,达于东都。越王侗见而叹息,于是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,密遣行人劳苦 之。监门直阁庞玉、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,俱造城下,为陈利害。大 唐又赐金券,待以不死。君素卒无降心。其妻又至城下谓之曰:“隋室已亡,天命 有属,君何自苦,身取祸败。”君素曰:“天下事非妇人所知。”引弓射之,应弦 而倒。君素亦知事必不济,然要在守死不易,每言及国家,未尝不歔欷。尝谓将士 曰:“吾是籓邸旧臣,累蒙奖擢,至于大义,不得不死。今谷支数年,食尽此谷, 足知天下之事。必若隋室倾败,天命有归,吾当断头以付诸君也。”时百姓苦隋日 久,及逢义举,人有息肩之望。然君素善于统领,下不能叛。岁余,颇得外生口, 城中微知江都倾覆。又粮食乏绝,人不聊生,男女相食,众心离骇。白虹降于府门, 兵器之端,夜皆光见。月余,君素为左右所害。
河东陈孝意,少有志尚,弱冠以贞介知名。大业初,为鲁郡司法书佐,郡内号 为廉平。太守苏威尝欲杀一囚,孝意固谏,至于再三,威不许。孝意因解衣,请先 受死。良久,威意乃解,谢而遣之,渐加礼敬。及威为纳言,奏孝意为侍御史。后 以父忧去职,居丧过礼,有白鹿驯扰其庐,时人以为孝感之应。未期,起授雁门郡 丞。在郡菜食斋居,朝夕哀临,每一发声,未尝不绝倒,柴毁骨立,见者哀之。于 时政刑日紊,长吏多贼污,孝意清节弥厉,发奸擿伏,动若有神,吏民称之。炀帝 幸江都,马邑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,举兵作乱。孝意率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之, 战于下馆城,反为所败。武周遂转攻傍郡,百姓凶凶,将怀叛逆。前郡丞杨长仁、 雁门令王确等,并桀黠,为无赖所归,谋应武周。孝意阴知之,族灭其家,郡中战 栗,莫敢异志。俄而武周引兵来攻,孝意拒之,每致克捷。但孤城独守,外无声援, 孝意执志,誓以必死。每遣使江都,道路隔绝,竟无报命。孝意亦知帝必不反,每 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,悲动左右。围城百余日,粮尽,为校尉张伦所杀,以城归 武周。
京兆张季珣,父祥,少为高祖所知,其后引为丞相参军事。开皇中,累迁并州 司马。仁寿末,汉王谅举兵反,遣其将刘建略地燕、赵。至井陉,祥勒兵拒守,建 攻之,复纵火烧其郭下。祥见百姓惊骇,其城侧有西王母庙,祥登城望之再拜,号 泣而言曰:“百姓何罪,致此焚烧!神其有灵,可降雨相救。”言讫,庙上云起, 须臾骤雨,其火遂灭。士卒感其至诚,莫不用命。城围月余,李雄援军至,贼遂退 走。以功授开府,历汝州刺史、灵武太守,入为都水监,卒官。季珣少慷慨有志节。 大业末,为鹰击郎将,其府据箕山为固,与洛口连接。及李密、翟让攻陷仓城,遣 人呼之。季珣骂密极口,密怒,遣兵攻之,连年不能克。时密众数十万在其城下, 季珣四面阻绝,所领不过数百人,而执志弥固,誓以必死。经三年,资用尽,樵苏 无所得,撤屋而爨,人皆穴处,季珣抚巡之,一无离叛。粮尽,士卒羸病不能拒战, 遂为所陷。季珣坐听事,颜色自若,密遣兵擒送之。群贼曳季珣令拜密,季珣曰: “吾虽为败军之将,犹是天子爪牙之臣,何容拜贼也!”密壮而释之。翟让从之求 金不得,遂杀之,时年二十八。
其弟仲琰,大业末为上洛令。及义兵起,率吏人城守,部下杀之以归义。仲琰 弟琮,为千牛左右,宇文化及之乱遇害。季珣家素忠烈,兄弟俱死国难,论者贤之。
北海松赟,性刚烈,重名义,为石门府队正。大业末,有贼杨厚拥徒作乱,来 攻北海县,赟从郡兵讨之。赟轻骑觇贼,为厚所获,厚令赟谓城中,云郡兵已破, 宜早归降。赟伪许之。既至城下,大呼曰:“我是松赟,为官军觇贼,邂逅被执, 非力屈也。今官军大来,并已至矣,贼徒寡弱,旦暮擒剪,不足为忧。”贼以刀筑 赟口,引之而去,殴击交下。赟骂厚曰:“老贼何敢致辱贤良,祸自及也!”言未 卒,贼已斩断其腰。城中望之,莫不流涕扼腕,锐气益倍。北海卒完。炀帝遣户曹 郎郭子贱讨厚,破之,以赟亡身殉节,嗟悼不已,上表奏之。优诏褒扬,赠朝散大 夫、本郡通守。
史臣曰:古人以天下至大,方身则小,生为重矣,比义则轻。然则死有重于太 山,生以理全者也,生有轻于鸿毛,死与义合者也。然死不可追,生无再得,故处 不失节,所以为难矣。杨谅、玄感、李密反形已成,凶威方炽,皇甫诞、游元、冯 慈明临危不顾,视死如归,可谓勇于蹈义矣。独孤盛、元文都、卢楚、尧君素岂不 知天之所废,人不能兴,甘就菹醢之诛,以徇忠贞之节。虽功未存于社稷,力无救 于颠危,然视彼苟免之徒,贯三光而洞九泉矣。须陀、善会有温序之风,子翊、松 赟蹈解扬之烈。国家昏乱有忠臣,诚哉斯言也。
『上一章』『隋书章节目录』 『下一章』
隋书 列传卷三十六部分译文
○皇甫诞 皇甫诞字玄虑,是安定乌氏人。 他的祖父皇甫和,是西魏的胶州刺史。 父亲皇甫王番,任北周隋州刺史。 皇甫诞年少时,禀性刚毅,有器度。 北周毕王召引他作仓曹参军。 …详情
相关翻译
相关赏析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ix8.net//bookview/7252.html
热门诗词
- 庚辰西域清明 [耶律楚材]
- 虞美人(和刘制几舟中送临簿韵) [吴潜]
- 鹊桥仙·碧梧初出 [严蕊]
- 感皇恩(为婶母王氏庆七十) [辛弃疾]
- 玲珑四犯·水外轻阴 [高观国]
- 刺巴郡守诗(狗吠何喧喧) [汉无名氏]
- 【双调】蟾宫曲 山间书事 [吴西逸]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
- 「搜神记」